第二百八十七章 谈判(四)_远东1938
笔趣阁 > 远东1938 > 第二百八十七章 谈判(四)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百八十七章 谈判(四)

  除了土地归属,粮食收成才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那将意味着一家人的生死。

  老毛子并不喜欢吃大米,因此所有的集体农庄种的要么是小麦,要么是玉米或是马铃薯,其中又以小麦为主,红旗公社所属的这200埫地就是主种小麦。

  39年在化肥还没有全面普及之前,一亩小麦的产量大概是150到200公斤左右,如果换成华夏人喜欢吃的水稻,一亩一季的产量能达到250到300公斤,当然如果选种、育种、施肥能跟上,产量还会有大幅度增加,那就是后话了。

  甭管什么话,一亩地按最低的收成300斤粮食算,一埫地就有4500斤的收成,一户人家按五口来算,一人一年的口粮360斤,一家不过1800斤,一年下来,足足可以节余2700斤粮食,这是什么概念?

  在鬼子治下的“集团部落”,城镇居民每人每月配给粮食9公斤,乡村无地农民每人每月配给6公斤,儿童只有1至2公斤,每个月的配给粮,不足10天食用,而且都是玉米面、橡子面和高粱米,就着山上挖来的野菜煮成糊糊,才能勉强度日,收成不好的时候,连这个数都达不到,到年末饿死人就成了常事,经历过地狱般日子的百姓们,一听沈云的话,首先表示出来的就是不相信。

  “当然是真的。”

  沈云摆摆手让他坐下,场上的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生怕漏掉一个字。

  “这是第一年,你们来到这里,政府提供了大量的粮食,所以分成会比较高一些,第二年,你们只需要交四成给公家,种得越多,落到自家手中的就越多,多出来的粮食,可以出售,我们会以公价收购,暂时不允许私下交易,这也是为了保护你们的利益,假如你们认为公价不够高,也可以屯起来,或是饲养一些家畜,这都是允许的,也是公家鼓励的行为,而且,公家还会派人指导你们种植,比如稻田养鱼的新技术,感兴趣的社员可以在农技员的指导下进行,会大大增加你们的收入,为此,你们需要学习一些农技知识,每个公社都会开办夜校,有专门的人上课,注意,是免费的。”

  农民最喜欢免费的东西,感觉不去的话就会吃亏,李老嘎听到身边的董福祥嘴里念念有词,似乎在计算一家的收成。

  “俺,俺能不能问一下?”他胆有点小,好在场上没有人说话,沈云还是听到了。

  “老乡,你说。”

  李老嘎站起身,大着胆子说道:“俺家只有俺一个壮劳力,伺弄不了两埫地可咋办?”

  显然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两埫地就是30亩,粗放种下来问题不大,可是如果要精耕细作,一个人是无论如何做不下来的,要是换成水田,光是前期的翻垄、下种、除草、浇水、施肥,劳动量就比旱田要高出不少,没有机械或是大牲口的情况下,累死是个大概率事件。

  “请坐下。”沈云看了一眼场子里的人:“这位乡亲问得好,每户人家有多有少,有男有女,干的活有多有少,完得成的完不成的怎么分配呢?所以我们才会成立互助组,一组十户人家,负责20埫地,这20埫地可不是分到每一户的,你们组只有共同完成了这20埫才有收成可分,节余下来的按户分到家里,一个组相当于一个大家,大伙儿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年后的收成就会好,要是人人计较,都不愿意出力,收成就会比别的组少,到了年末,公社会根据每个组的收成排名次,排名在前的,公社会给予奖励,奖励什么呢,粮食、牲口、机械,所以,你们能有多少收成,取决于你们自己的努力,每个组会分给两头耕牛,养牛的费用呢,就由那些出工少的人家负责,这样一来,大伙应该没有什么意见了吧?”

  听到她的解释,大伙儿明白过来,所谓的“互助组”原来是这个意思,大致上来说,每个组的劳力总数差不多,不会出现某个组家家都能出两个壮劳力这种现象,有了牲口做为平衡,同一组内的矛盾也会减少许多,毕竟一个大牲口的作用不比两个劳力差,饲养起来也不是一件轻松的活,除了牲口,种子、农具,第一年都将由政府统一提供,费用就在收成里扣,因此第一年才会五五分成,白送的没有人会珍惜,这是刘开放传授给她的原话。

  了解了政策,接下来就是喜闻乐见的分东西环节了,让李老嘎和董福祥等人惊喜不已的是,除了种子农具,他们每家还按人口分到了棉大衣,再过两个月就要入冬了,没有棉衣可不成。

  摸着厚实的棉大衣,李老嘎百感交集,当年婆娘就是又饿又冻才会撒手而去的,如果还活着,一家子的日子该多有奔头啊。

  “老嘎。”董福祥推了他一把:“瞅瞅,这是日本人的军大衣哩。”

  他晃眼一看,可不是,上头的红色领章都没撕掉,也不知道是从哪个仓库里翻出来的,在满洲国,棉花可是战略物资,稀罕得很。

  开过大会,红旗公社一大队就算是正式挂牌成立了,同样的公社在滨海区还有很多,都是一样的组织形式,夜校也在当天开学,甭管识不识字,每家每户都会派一个人去上,女人们围在一起唠磕,顺便憧憬一下年后的收成,孩子们每天早上早早地起床,成群结队地去10多里外的小学校上课,短短的十来天,沈云看到了他们的变化,没有了恐惧、麻木和徬惶,脸上多了笑容,心里多了一分希望。

  这种变化,其实就是抗联的战士不惜牺牲性命也要浴血奋战的原因。

  一个大队保证一百个壮劳力是基础,这一百人在农时自然做为耕作的主力,在闲时也不会空下来,而是组织起来进行军事训练,李老嘎和一些社员还被要求学习开拖拉机,这可比伺弄牲口更辛苦,没办法,谁让他家人口少呢,好在那玩艺不吃草料只喝油,大着胆子开上一回冲到田里也不会死人,了不得被公社的女人们哄笑一回,算个俅。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sqie.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ssqi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