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头疼_远东1938
笔趣阁 > 远东1938 > 第三百四十章 头疼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四十章 头疼

  新年的第一天,世界并不平静,欧洲,自从10月份波兰战役结束,德国人就没了动静,似乎在筹划着什么,苏联人在得到了半个波兰之后,用逼迫的方式与波罗的海三国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签订了《互助条约》,将他们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紧接着,又把目标瞄准了处于北极圈的小国。

  芬兰。

  苏芬之争的谈判从波兰战役结束的那一天就开始了,苏联政府的要求是双方缔结更密切的合作条约,共同保卫芬兰湾,并且为了最大战争列宁格勒的安全,进行一项土地置换的协议:即要求芬兰把卡累利阿地峡的俄芬两国边境北移40公里,把芬兰湾内的几个岛屿和雷巴契半岛上的芬兰领土割让给苏联;把汉科半岛以每年800万芬兰马克的代价租借给苏联,为期30年。为了补偿芬兰的领土损失,苏联表示愿意把奥涅加湖西北两倍于芬兰所割让地区的土地交给芬兰。

  然而,汉科半岛却是芬兰防御苏联的天然屏障,苏联此举的动机令芬兰感到怀疑。当时的芬兰政府拒绝了苏联的提议,苏联红军队制造了“曼尼拉事件”,宣称芬兰军队炮击曼尼拉村造成苏联士兵的死亡,进而要求芬兰政府赔礼道歉,并将军队后撤20到25公里,但被芬兰政府拒绝。苏联以此为借口废除《苏芬互不侵犯条约》,11月30日,23个师共45万军队攻入芬兰边界,迅速抵达曼纳海姆防线。

  苏芬战争开始了。

  至少在这个时期,苏联表现得比德国人还要咄咄逼人,引起了西方世界的一致遣责,美国政府迅速做出决定,在“道义制裁”的基础上采取进一步措施,冻结苏联在美国价值4千万美刀的财产,通常来说这就是要翻脸的节奏。

  一个月后,只有400万人口的小国芬兰还在抵抗,而苏军的损失,已经接近了他们最初的派遣部队人数。

  “哈哈,我本来以为他们只能抗一个星期,没想到啊,莫斯科有意撤销梅列茨科夫一级集团军级指挥员的前线总指挥职务,替代的人你知道是谁吗?”

  留西柯夫心情很好,在新年的第一天就给刘开放打来了电话,毫无营养的祝福之后,马上向他通报了最新消息,刘开放都能想像对方得意的嘴脸。

  “谁呀,我认识吗?”

  “当然,施特恩,在远东战役的表彰名单上他排在第一位,莫斯科已经决定任命他为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员、一级集团军级,这小子乐坏了,正跟我这儿辞行呢。”

  “远东军区谁管?”

  “科涅夫,远东方面军司令员,二级集团军级,苏联英雄。”

  刘开放有点奇怪,又问道:“只要人不要部队?”

  “嘿嘿,要了,我没给,我说日本人集结了200万人,也许会发动进攻。”

  “你可真敢说。”

  其实这话也没大错,日本人在苏军后撤之后,一度集结起的番号超过了35个师团,再加上伪满军、海军等等加起来,虽然没那么多,也相去不远了,当然了,日本人并不是进攻,他们连北满协议线都没敢过去,老老实实地呆在新京以南,这个结果,导致了华夏战场异常平静,重庆的国民政府弹冠相庆,各大战区只知道守住当前的战线,谁也不敢主动出击,反而是华北的华夏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不断进攻,发展起一大片新的根据地,将敌人限制在为数不多的一些大中城市里,造成了华北一带敌后抗日形势的小高潮。

  看来,芬兰战事的不顺利,让莫斯科很是头疼,竟然忘记了施特恩和科涅夫还在处决名单上,除了前者,莫斯科还调走了包括库兹涅佐夫二级舰队级指挥员、斯穆什克维奇师级指挥员在内的一批高级将领,留西柯夫都没有异议,很爽快地放了行,至于他们到了莫斯科会说什么,那就不得而知了,刘开放对此同样毫不在意,通过这些人的口,宣扬一番远东军区的强大实力,反而更能让莫斯科有所顾忌,至少在表面上,双方还处于正常的关系中,远东也需要发展的时间,能拖多久拖多久,德国人按兵不动,未尝不是在看苏联人的动作,苏芬战役的结果,对莫斯科来说至关重要。

  “既然莫斯科有求于你,你也不妨提一些要求,把远东战役时我军的伤亡数字夸大一些,让莫斯科知道,目前远东地区的防卫削弱得很厉害,所以才没有余力西调,如果西调后日本人撕碎协议发动进攻,这个责任谁来负?”

  “刘,我就是这么想的,哈哈,祝你新年快乐。”

  “也祝你新年快乐,留西柯夫同志。”

  放下电话,刘开放又接到了来自于大洋彼岸的电报,电报的内容让他和沈云都感到了不可思议。

  刀毕河谷的远东航空联合体,托马舍维奇正与美方的生产工程师奥利弗.韦斯特一块儿视察新的生产厂房建设工地,在整个航空联合体所规划的1000英亩土地里,重轰项目就占据了四分之一也就是250英亩之多,建成之后新厂区可以同时容纳90架4发重轰的总装工序,设计生产能力是每个月540架,在紧急情况下,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因此在新厂房建设时必须留有余地,韦斯特给了他一些有益的建议,预先在地基和结构上做文章,留出扩充的基础,方便日后扩展。

  不得不说,美国人在军民产品的生产转换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往往会从搭建厂房开始,就考虑到了日后的发展。

  “总负责人先生,现在你可以把他们填满了。”韦斯特充满了得意。

  托马舍维奇不敢相信,眼前这个巨大的混凝土钢结构厂房竟然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建成了,而同时,从美国运来的生产线设备已经运到了这里,被美国人称为“航空谷”的地方。

  接下来要考虑的是,谁才需要这些生产出来的飞机。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sqie.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ssqi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