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倾向_远东1938
笔趣阁 > 远东1938 > 第三百五十九章 倾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五十九章 倾向

  远东当局有意高薪聘请一个美国的共和党人担任他们最重要生产管理部门的一把手,这个消息随着斯科特的环美旅行很快传遍了全国,对此,所有的新闻媒体,哪怕是再保守再右翼也不得不承认其开明的一面,了不起用某种暗示性的语言对亨利.卡塞尔本人的政治倾向进行指摘罢了。

  与此同时,倾向于远东的媒体用相当的篇幅介绍了当地美国人的生活和工作情况,整洁的社区、优美的居住环境、超级市场、琳琅满目的商品,在一幅幅照片的背景下,给了所有国内居民一个最直观的展示。

  “在远东一条名为刀毕河的谷地两侧,俄国人用无数人力和机械开辟出大片平地,河岸被混凝土筑成的防洪坝牢牢锁住,堤岸是一条宽阔的硬质公路,在路上你可以看到福特、通用、克莱斯勒的最新型汽车和少量的俄制卡车,显然他们为此留出了增长的空间,公路的宽度超过了美国任何一个地区,这只是远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要知道,在河谷还是一片荒芜之际,公路、铁路和桥梁已经建在了前面,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美国人首先感受到的是极大的便利,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只需要花费半年的收入就能挑到满意的小汽车,一家三口或是四口、五口也行,在周末驾车开上锡霍特山的深处,来一场家庭自助野营,或是顺着海岸线在太平洋的另一边渡过一个温泉假日,已经成了大多数家庭的选择,不得不说,这里是女性的天堂,社区超级市场二楼的女性专卖店,可以让没有出去工作的家庭妇女推着婴儿车逛上一整天,如果累了,各种美容、保健服务是另一个好的选择,当国内的低收入家庭女性不得不用包装袋制作服装时,这里的女性已经过上了奢侈的上流社会生活,而他们的家庭收入,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高,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国内某些右翼势力把赤色主义看成洪水猛兽了,因为远东的制度是想让国内每一个人都过上富足的生活,而我们国家的制度,只是让少数人如此,这是一种伟大的理想,无论最后能不能成功,我都会为这种勇敢的尝试点个赞,《芝加哥论坛报》的首席记者罗伯特.卢瑟福.麦考密克在远东为你报道。”

  “当远东当局试图聘请一个共和党人掌管他们最重要的工业部门时,我们国内的某些人竟然叫嚣着要烧毁德国人马克思和英国人恩格斯的著作,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这里是新罗马帝国吗?那个时候他们对耶稣和《圣经》恨之入骨,在欧洲到处树起十字架和火堆,与现在某些人的嘴脸何其相似,莎士比亚说过,杀戮缘于胆怯,禁锢因为恐惧,这恰恰说明,以‘自由’自诩的美国其实根本没有‘自由’,当我们无法在制度上表现出优越性时,只能用血腥和镇压来满足心底的私欲,日本人是这样做的,德国人正在这样做,美国人,你们也打算进行同样的操作吗?《芝加哥论坛报》远东分部特别报道”

  “不得不说,远东当局用一个局部的“天堂”般的诱惑引起了国内失业者的关注,仿佛坐上“飞翔的爱斯基摩人号”(开往远东的第一艘商船,代指所有西海岸的船队),就是登上了驶往伊甸园的“诺亚方舟”,可惜,华夏人有个谚语叫做“打肿脸充胖子”,我们将拭目以待,他们的奢侈的烧钱行为可以维持多久?《基督教箴言报》驻符拉迪沃斯托克特约记者27日电。”

  无论是酸溜溜的讥讽还是赤果果的表扬,媒体在这场舆论大战中赚得盆满钵满却是不争的事实,而广大美国吃瓜群众在搬小板凳听得津津有味的同时,也不禁会思考一个问题,哪怕这个天堂是假的,在戳穿之前不也是一种享受吗?什么主义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这件事的另一个附带效果就是前往各地的苏联大使馆和领事馆申请签证的队伍与日俱增,与去年相比,新增的人群中无论影响力还是身份都有了新的变化。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那个德裔犹太人,他去远东做什么?”①

  “理由是受到远东大学的邀请,访问交流。”美国移民局的官员不无酸意地说道:“别忘了,他那些光芒四射的头衔里,还有苏联科学院院士的称号,我们有什么理由阻止一个非美国籍的犹太人离开呢,要是让记者知道,美国一定会成为迫害科学家的法西斯国家。”

  早在1919年苏联成立时,爱因斯坦就毫不掩饰地赞美过列宁,在CIA的档案室里,这个犹太人的政治倾向不言而喻,如果不是两次诺贝尔奖得主的光环加身,他连德国国土都跑不出来,斯科特拿来了远东大学物理与工程技术系主任伊戈尔.瓦西里耶维奇.库尔恰托夫教授的亲笔邀请函,随函附上的是尤利乌斯.罗伯特.奥本海默教授的书信,书信写出了他在远东的真实见闻,同时指出,苏联在欧洲反犹思想达到高潮的情况下,是全球唯一一个建立了犹太自治地区的国家,这个不大的自治州位于阿穆尔河的北岸,已经有十多万犹太人定居于此,在39年之后,整个远东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那里也成为一个自由开放的对外经济口岸,刘开放甚至撤销了当地的内务部分支机构,真正把自治权交给了当地的居民。

  在旅居美国的科学家中,犹太人为数不少,争取他们的加入,是滨海区的一个重要方针,为此,远东情报局在北美的几条线都在积极运作,从各方面向他们施加影响,爱因斯坦就是最重要的一个目标,这项工作从去年7月份就开始了,

  半年以来,对方始终没有松口,原因不外乎前几年的“整肃”事件,他很多苏联的学者朋友都进了劳改营,也让爱因斯坦对于苏联的态度一下子发生了大幅度的逆转,好在渐渐地舆论越来越多地报导了远东所发生的一切,再加上200多万美国人来到了这里,其中还有很多他的朋友,这种态度才慢慢扭转过来,直到40年1月份,终于下定决心,想要亲眼看看这块土地究竟发生了什么。

  原因既不是库尔恰托夫的邀请函,也不是奥本海默的劝说,而是他欠了斯科特一个情。

  ①爱因斯坦在1940年10月才加入美国国籍,此时他还只是个侨民,拥有瑞士国籍。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sqie.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ssqi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