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图谋(二十四)_远东1938
笔趣阁 > 远东1938 > 第四百七十八章 图谋(二十四)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百七十八章 图谋(二十四)

  离民丹岛280公里外的邦加岛,面积1.2万平方公里,岛上盛产锡矿,产量占到整个荷属东印度殖民地的一半以上,隔着一条短短的邦加海峡与苏门答腊相望,平均宽度只有16公里,可谓苏岛的门户。

  贾曼上尉指挥的K-XVI(罗马数字16)潜艇缓缓浮上水面换气,K型潜艇的“K”代表Kolonien,荷语“殖民地”之意,这型潜艇一共建造了5艘,全部布署在荷属东印度群岛殖民地。

  荷兰人对潜艇还是很有心得的,世界上第一艘潜艇就是荷兰发明家科尼利斯·德雷贝尔于1620~1624年间研制成功并进行试验的,不过因为国力的原因,在军事用途方面他们并没有多大优势,转机来源于一战结束,根据《凡尔赛条约》的严苛规定,德国不允许拥有潜艇部队,原因是他们曾利用著名的U艇实施的无限制潜艇战差一点就赢得了战争。

  一战后的德国一直在努力恢复实力,而且这种“努力”并不始于纳粹崛起,在那以前德国人就已经在秘密重建军力了。

  话虽如此,但《凡尔赛条约》的枷锁仍然有力,所以德国人只能想方设法绕过条约,以“帮助”的名义跑到别国去研发装备,这方面苏联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例如,20世纪20年代,德国共派遣了60名一战王牌飞行员前往苏联利佩茨克基地,协助训练苏联空军的飞行大队。其中就包括纳粹的元帅、空军司令戈林。

  1933年11月,德国向苏联出售了全套的E-1潜艇图纸,还派出最好的工程师前往列宁格勒,帮助苏联人造潜艇。

  此外,1926-1927年间,后来的德国装甲兵之父的古德里安,曾带着被伪装成“拖拉机”的德军坦克前往苏联喀山。在那里,他们进行了行军和遭遇战演习,示范了“闪电战”的理论。甚至,古德里安还被苏联人邀请去编写演习大纲

  当然也有别的,比如德国曾在荷兰、芬兰造潜艇的故事

  在希特勒上台之前和之后的几年里,德国海军与《凡尔赛条约》规定的并无两样,依旧靠着巡逻艇和一些旧驱逐舰度日。

  但实际上,他们已在和国外厂商密谋共同设计、建造潜艇。其中最活跃的就是克虏伯公司,那个自德国统一之前就开始活跃的军火巨头。

  从1922年起,克虏伯一共派出共40人的工程师团队前往荷兰,进入“船舶建设工程局”(NVIngenieurskantoorvoorSchee**bouw)工作。

  而这家公司实际是由德国海军、克虏伯子公司和另外两家德国航运企业(AGVulcan和AGWeser)合资成立的空壳公司。

  在那里,德国工程师名义上是为其它国家设计、建造潜艇,但真正的目标却是为未来德国的U艇部队制定规划、训练团队。

  K型就是这种条件下的产物,它与目前德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主力U艇早期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与红海军的C型同出一门,算是不近不远的亲戚。

  根据情报显示,苏方海军缺乏足够的驱逐舰,他们一共只有两艘陈旧过时的破烂货,当戈尔什科夫带着“慈父号”跑到巴达维亚递交外交照会的时候,自然少不了被荷兰海军围观,都不用上去,一看就知道它已经不行了,跑得不快武备也差,因此,当苏军悍然夺取廖内群岛并以那里为基地时,首先出动的就是潜艇部队,这也是他们认为自己唯一胜过对方的优势。

  这个时候的潜艇水下持续力不高,需要经常上浮充电,只有作战或是遇敌时才会下潜,这里离廖内群岛不到300公里地,在巨港飞机场的战斗机作战半径之内,安全方面还是有保证的,他打算让小伙子们在战斗之前轻松一下,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至少能提高士气,这一招果然见效,从混浊不堪的潜艇舱室里爬出来,人人都像是焕发了一阵精神,在围壳周围谈笑、吸烟,4个小时后,K-XVI艇完成了换气、制造蒸馏水和给蓄电池充电的任务,通过无线电,贾曼上尉与潜艇编队里的其他同僚联系确定了他们的位置,航海长在海图上一一标出,同行的五艘K艇离他们最近的格罗内韦尔德海军少校指挥的荷兰海军KXVIII(罗马数字18)号潜艇就在2公里外。

  贾曼上尉掐掉烟头,海风将烟灰吹得无影无踪,斜阳即将落下,在海面上洒出一片金黄色的光芒,头上“嗡嗡”的引擎声越来越大,他和他的艇员们抬起头,一架巨大的三引擎水上飞机从空中掠过,尾翼上的黑框橙色倒三角机徽是荷属东印度殖民地军队的标志,他们大声欢呼,挥舞着手中的帽子,戴着热带风镜的指挥官巴斯蒂安·塞尔普中尉朝下看了一眼,同样挥挥手向他们致意,贾曼上尉认得这架属于海军航空兵第3大队的道尼尔Do24,编号“X-32”,是本土根据许可证制造的最后一架,1940年5月8日在鹿特丹港装上“科塔因顿”号货船运到远东,48个小时后,制造它的阿维奥兰达工厂就落入了德国人手中。

  同时他也认出了对方的手势,一切正常,没有发现敌情。

  “起锚,航向不变,双车推进,全速前进。”

  “全速2进1。”

  艇员们纷纷回到战位上,犹如黑鱼一般的艇身缓缓启动,圆润的凸起船艏劈开海水,穿过短短的邦加海峡驶向马来半岛的方向。

  离民丹岛75公里左右的海面上,标准排水量1286吨的护卫舰“游击队员号”正在以5节的速度划过水面(最大航速只有10节),虽然它是1938年5月25日才加入红海军太平洋舰队的,算得上很新的船,可是当初并不是军舰而是海军测量船,所以吨位不小马力不大,武备也很一般,只有前后两门100mm单管火炮和2挺7.62mm机枪,前来金兰湾之前又在178厂做了一些改装,增加了一座多管深弹发射架和一部声纳探测器。

  现在它成了一艘反潜巡逻舰布置在整个舰队的最外围。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sqie.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ssqi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